超聲波分散儀作為實驗室中實現納米材料分散、細胞破碎、乳化均質的高效工具,其強大的空化效應能快速擊碎團聚顆粒,提升樣品均一性。然而,不當操作不僅影響分散效果,還可能損壞設備或導致樣品變性。掌握
超聲波分散儀科學、規范的使用方法,是精準駕馭它的關鍵。

第一步:環境準備與設備檢查
在平穩、通風的實驗臺上安裝儀器,遠離水源與高溫源。檢查電源電壓是否匹配(通常220V/50Hz),確認接地良好。檢查超聲探頭有無裂紋、磨損或松動,確保變幅桿清潔無腐蝕。
第二步:樣品準備與容器選擇
將待分散樣品置于合適容器中(如玻璃燒杯或離心管),液量建議為容器容積的1/3至1/2,避免溢出。對于易揮發或熱敏感樣品,建議使用帶蓋容器或置于冰浴中。
第三步:探頭安裝與緊固
將超聲探頭旋入換能器底部,用專用扳手均勻擰緊,確保連接牢固。嚴禁空載運行,防止換能器因無負載反射能量而過熱損壞。
第四步:參數設置與模式選擇
開機后,通過控制面板設置關鍵參數:
功率:根據樣品性質與體積選擇(如20%-80%),初始建議從低功率開始調試。
時間:設定總處理時間(如2-10分鐘),避免長時間連續超聲導致過熱。
脈沖模式:啟用“開/停”間歇模式(如2s開,1s停),利于散熱,提升分散效率。
第五步:探頭浸入與位置調整
將探頭垂直浸入樣品液面下10-15mm,避免觸底或靠近容器壁,防止空化腐蝕。使用可調支架固定探頭,確保運行中位置穩定。
第六步:啟動運行與過程監控
啟動超聲,觀察樣品狀態:應有明顯渦流與霧化現象。若產生大量泡沫,可降低功率或暫停排氣。對于熱敏感樣品,將容器置于冰水浴中冷卻,或使用循環冷卻系統。
第七步:結束操作與設備清潔
處理完成后,關閉超聲輸出,等待探頭停止振動后,緩慢提起探頭。用去離子水沖洗探頭表面,去除殘留樣品,防止干燥后結垢。若處理腐蝕性液體,需用適當溶劑清洗并擦干。
第八步:數據記錄與維護
記錄本次實驗的功率、時間、樣品體積與效果,便于后續優化。定期檢查換能器與探頭連接處是否松動,清潔散熱風扇與通風口。